青师成长屋--绘画心理分析实战成长沙龙第二十四期

来源:青师系列活动 2025/06/04

师成长屋绘画心理分析成长沙龙第二十四次活动,于2025年5月28日在一实验楼320这间温馨的画室顺利举行。

你是否曾在某个安静的时刻,忽然想倾听内心的声音?当语言难以触及灵魂的褶皱,不如拿起画笔,在色彩与几何的交织中,开启一场与潜意识的对话。

「曼陀罗」源自梵语,意为“圆圈”,它是宇宙秩序的微缩象征——从太阳的光晕到雪花的结晶,从佛教坛城到教堂彩窗,圆圈中藏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探索。

心理学家荣格将其引入心理治疗,发现绘制曼陀罗是整合自我的过程:通过色彩、线条和对称图案,潜意识中的焦虑、冲突与潜能会被具象化,帮助我们看见真实的内心状态,重建心理平衡。

在这里,绘画不是艺术考级,而是:

情绪的安全出口:无需开口,颜色会替你诉说烦恼

专注的冥想练习:重复的对称图案,让大脑回归平静

自我的探索工具:一幅画,就是一封写给自己的“心理情书”。

圆形的治愈力

给心灵一个安全结界,曼陀罗的圆形轮廓,天然形成一个“保护性空间”。就像被温柔拥抱,可以在这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圆圈里,自由释放情绪、舒展想象力,逐渐建立对自己的信任。

色彩的心理学

每一种颜色都是潜意识的密码。内暖外冷的能量法则:中心用暖色调(红 / 黄 / 橙)向外扩散,象征生命力;外围用冷色调(蓝 / 绿 / 紫)向内收缩,沉淀思绪。这种结构暗合 “热胀冷缩”,帮助能量流动,找回内心平衡。

涂画的仪式感

从混乱到有序的心灵修通。笔触的轻重、色彩的叠加,都是潜意识的“显影剂”。对成年人来说,这更是一场重返童真的疗愈——在简单的涂画中,找回专注与平静。

绘画创作

伴随着轻柔的音乐,在指导语的引导下,同学们通过呼吸练习,放下日常琐碎,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,为创作做好准备。放松练习过后,同学们拿起画笔,在曼陀罗画纸上自由填涂色彩,绘制自己的内心,将自我展示其中。

曼陀罗绘画分析

绘画结束后,老师结合三圈定位法,从颜色的数量、对比、象征意义等方面讲述了曼陀罗绘画的分析技巧,帮助大家解读画作背后的心理信号。

中心圈:最深处的内在需求与情感(如隐藏的渴望或恐惧)

中间圈:日常状态的映射(如情绪管理模式、人际关系应对)

外圈:外在世界的投射(如物质状态、自我形象)

红色:热情背后可能藏着未释放的压力

绿色:代表成长与希望,是心灵的“治愈色”

蓝色:或许藏着需要被看见的情绪阴影

曼陀罗绘画的奇妙之处,在于它让我们在有限的圆圈里,看见无限的内心宇宙。也许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也许你渴望为日复一日的生活注入新的光芒。请相信,当你愿意拿起画笔,在圆形中描绘第一笔色彩时,你已经在为心灵种下一颗种子——它可能是对自我的重新认知,是情绪释放的新通道,亦或是通往平静的秘密路径。改变,从来不是瞬间的顿悟,而是无数个“愿意开始”的叠加。